发布日期:2024-05-25
魏文侯任李悝为上党太守,李悝希望百姓都善于射术,便下令说:“如果有些模棱两可的诉讼案件难以决断的时候,就令他们比射箭,射中的就胜,射不中的就负。”
命令刚一下达,人们日夜不停地练习射箭。等到与秦国交战时,大败敌人。
所以,韩非总结说“赏誉薄而漫者下不用,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。”即说,如果奖赏太少,又不一定能得到,部下便会丧失活力;如果奖赏丰厚,且确实可能获得,那么部下一定会拼命努力。奖赏有保证才能提高士气。
如何提高部下的士气呢?这是组织管理的重点,也是古往今来领导者头痛的问题。根据西方的“期望理论”,提高士气决定于三项要素的乘积。就是:一、成功的几率;二、报酬的确实度;三、报酬的魅力。说通俗点,就是奖励要“看得见、摸得到、能实现”。
所谓“无利不起早”。基于这种想法,领导者以赏罚控制人,驾驭人。楚汉争霸时,投靠刘邦的陈平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评价大意是:项羽表面上很爱他的士兵,士兵生病时,他也会落泪,当他要奖赏他的将士时,却特别吝啬,手里拿着发给下属的“印鉴”(相当于公章、任命书)连印鉴的角都磨光了,却迟迟不肯发下去。下属得不到应有的赏赐,就会觉得上司并非真心待大家好,跟着他的人越来越少,连看见士兵流泪也显得虚伪了。时间一长,英雄的“本色”会被下属看得很清楚。
现今社会,有个有趣的现象: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,不管企业领导人是如何完成原始积累的,你去看他们的宣传,都在提“以好的企业文化吸引人,以精神鼓舞人,以良好的发展前景留住人”。提精神的多,提利益的少。如果企业没有发展,没有不错的待遇,估计是留不住人才的,除了老板外。如果某一天猎头公司打电话给你:“有家公司准备以您现在两倍的待遇,请您去做某某总监。”你还坐得住吗?
那天在听赵华老师的讲课,真的印象很深,她说:“作为领导只做一个造梦高手是不够的,更应该做一个圆梦高手。”她当时说的是这样一个案例:一次她去一家企业讲课,老总做最后的总结。这位老总在台上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,他就讲公司的蓝图发展前景。这位讲师呢?在台下听的热血沸腾,热烈鼓掌。但是她却发现他的员工一个个呆若木鸡,没有反应。然后她就问他们:“喂,你们是怎么回事,老总讲的这么好,你们怎么就没有反应?”员工的回答是:“赵老师,别激动,两年前就这套。”你能说老总讲的不好么?你能说这个老总没有考虑到他的员工的未来么?不能吧,可是为什么还会是这样呢?
很多企业的老总经常在想:为什么现在的员工素质那么低?为什么每个人就不能多点自我牺牲精神,多为企业考虑考虑,却总是要和公司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呢?你做到了,我不是自然就给你了么?现在不是还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么?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,饿了四五天肚子,却还要忍饥挨饿的和你大谈特谈未来我们会有多少套房子,我们能有多少辆车子。估计他只想眼前你能给他一个馒头,先填饱肚子再说。你能说这样的员工素质低、没有自我牺牲精神?
所以,还是要向古人李悝和李云龙学习,让你的下属跟着你有肉吃,这样还有不打胜仗的道理?